雕塑家陈娉婷独创红色主题艺术作品《红之力》
发表时间:2021/7/3 3:09:30
为了庆贺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来自世界瓷都德化的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陶艺师陈娉婷,匠心力作红色主题艺术作品《红之力》,在井冈山举行的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传承人大数据库中心主办的首届“红色文化传承发展高峰论坛”上精彩亮相。
陈娉婷原创作品《红之力》,是釉里红陶瓷的典型代表作品。可以看到勾线与点染,勾线是主要装饰手法,点染局部,图案边饰开光留白呈灰青白色釉,自然灵动,韵味无穷。铜红是绘制在坯胎上的,从坯胎到瓷器的烧制过程中整体会有所收缩,再加上铜红发色的原因,会让线条扩大。这对画工与技艺的要求都很高,既要拥有高超画艺,也要能够熟练地掌握材料特性。
据悉,陈娉婷,原名陈婷婷,女,1990年出生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毕业于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系当代青年陶瓷艺术家,古法柴烧非遗传承人。陈娉婷现为国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陶艺师,舜艺窑创始人。
谈起《红之力》的创作缘起,陈娉婷说,创作灵感来源于爱人肖志伟的爷爷,他是一位红军老战士。在她走进肖家之后,常常在饭后茶余听着爷爷讲述他们这一辈人的革命事迹。婚后没几年,爷爷过世了,可是陈娉婷的脑海里却一直回荡着爷爷讲述的“他们的革命事迹”,回忆里充满着红色的使命与力量。
从事陶瓷行业数年以来,陈娉婷一直有着一个念想,就是想做一款可以表达对爷爷等一辈人的纪念的陶瓷艺术品。2016年,陈娉婷在江西博物馆学习,当她看到了釉里红这款陶瓷器具时,洁白的底部喷涌着中国的国色“红色”。陈娉婷眼前一亮,心中一喜,暗道:“这不就是我想要寻觅的艺术载体吗?”。
釉里红釉是用石英、铜、铁、锌等天然矿石制成釉泥,然后在瓷胎上绘画,在高温中一次烧成。经多方查找资料,陈娉婷了解到,在宋代开始就有釉里红瓷器烧制。宋代叫“釉里红”或“珍珠红釉”,现代也叫“志野烧”。
其实在元代,就有烧制釉里红,但其工艺并不完全成熟,纹样的晕散现象很常见,而釉里红这个颜色就会时隐时现,忽有忽没。所以在这个时候的釉里红瓷器大多以线描勾勒为绘制手法,用细线条在瓷胎上绘出不同的纹样图案;也可在胎体上刻划好,再用釉里红填绘底色或填绘纹饰留出白地,最后罩透明釉烧制。
在元代釉里红呈色上来看,很少有鲜红色,主要色调是红偏紫黑色,鲜红色一般为过烧产品。因为当时烧成温度通常都在1250度以下,偏低,且根据铜红呈色原理和烧炼温度,元代釉里红少见铜绿色斑点。而在清代和现代釉里红瓷中是比较常见的。因为当时烧炼技术、还原气氛的掌握程度,元釉里红呈色常出现发黑、晕散。江西博物馆堆塑塔式盖罐,就是这一特点的典型代表。
经过无数次的学习与烧制,克服技术难关,提升艺术内涵,新型创意的釉里红系列产品终于在世界瓷都德化问世。勾线釉里红一旦脱窑而出,就是一个艳活瓷魂浴火重生的闪亮时刻。
陈娉婷说,烧制釉里红瓷器需要一种特殊环境,我们专称“气氛”。这气氛有两种,一种是氧化,一种是还原。说得简单点,当炉子开着火门时,就会有充分的氧气进去,就叫氧化气氛。反之把窑门关着,闷火烧,就叫还原气氛。从学术上说,氧化铜是元代釉里红的呈色剂,在还原气氛中烧得的。简单一点说,釉里红是关上炉子闷着火烧成的。温度稍高或者稍低一点点,它就会立刻失败。温度如果一低呢,颜色就转黑,变得不好看;温度如果一高呢,颜色就飞走了。所以釉里红的温度高低可以允许的差额大概在10度之内。俗话说“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这句话用在釉里红身上是太准确了!这一点温差控制技术,就是最难掌握的技术核心,只有工作经验非常丰富的窑工可以做到。
"陈娉婷就是瓷都世界里一条自由穿梭的美人鱼,不断地向人们奉献自己随心所欲的艺术舞蹈。"同行业的大师们这样评价陈娉婷。陈娉婷从小就耳濡目染了陶瓷制作的氛围,矢志学艺,锐意创新,从早期到浙江绍兴钻研紫砂手艺,再回到家乡德化创新古法柴烧技艺,继而疯狂吸收复古金缮工艺、建盏工艺的艺术精华,转益多师,精益求精,结出了累累硕果。2020年,陈娉婷原创作品《龙鳞》获得中国传承产品博览会金奖。
放眼未来,陈娉婷说,她还是喜欢走文艺复兴路线。柴烧是非遗传承,鎏金是非遗传承,漆器是非遗传承,建盏是非遗传承,非遗的传统手艺还有很多,需要不断地去努力学习,才能更好的尝试多种工艺的结合与突破。艺人就要努力让自己越来越优秀,即使别人都看不到你优秀的时候。正是匠人的坚守与匠心的探索,将让古老的经典技艺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沛然活力。(姚逸宁)
责编:郭子敬 审核: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