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李奎义 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城镇初级中学 邮编:048200
摘要:在当前教学改革的新浪潮下,生物教学改革被人们所广泛关注,在传统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课本中内容的讲解,忽略了生物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但实际上生物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为了能够树立更加贴切实际的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有效性,就需要加强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将生物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帮助学生从生活中去理解生涩难懂的生物知识,也让学生利用生物知识去解决现实问题,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本文将对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思维展开探讨,提出生物生活化教学的有效策略,希望可有效提高初中生物教学综合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
在当前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影响,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了人们在教学改革中所使用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在初中教学阶段初中生物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所以更加适用于生活化教学模式。这就要求初中教师必须要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生活化教学思维创新教学理念,不断增强生物理论知识和实际生活的联合,为学生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搭建起一座坚固的桥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必要性
在初中教学中,生物学科是一项自然科学,在传统生物教学中,教师一般采用传输式教学法,教师完全占据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教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则被动的接受教师传输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模式,学生与教师之间很难发生有效的互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且导致课堂教学模式单一,枯燥乏味,缺少教学趣味性。为了改善当前初中生物教学中所存在的诸多教学问题,则必须要在教学中贯彻生活化教学理念。初中生物教学是学生首次接触到生物知识,所以教学内容相对浅显,为了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在课本中也会提出大量的生活问题和生活案例,所以初中生物教学内容本身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产生了高度的契合性。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应当采用生活化教学策略为学生提供更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生活案例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帮助学生去理解比较抽象的生物知识,这样就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深度。例如在讲解光合作用这一生物知识时,其主要教学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了解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和有机物来促进植物本身的生长,同时以维持生物圈二氧化碳与氧气之间的平衡。就可以为学生寻找生活案例加以说明,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光照充足的植物与光照不足的植物有什么样的差别,学生就会发现光照充足的植物枝繁叶茂,而缺少光照的植物则叶片枯黄、枝干瘦小,学生就会得出:光照是植物生存的必然条件。教师也可以利用一组生活化对比实验来进一步帮助学生研究光合作用的特点,加强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应用。
2.加强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的有效策略
2.1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生活化教学情景
当前教学体制的不断改革,对于初中学生的生物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必须要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到教学活动中,此时教师就需要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让学生可以站在生活的角度去理解生物知识,满足了生物教学的需求以外,还可以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根据生活中所遇见的现象来解释生物知识,以提高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解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在生活中可以遇到的生活案例来加以解释。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去观察自己和父母是单眼皮还是双眼皮,随后根据所有学生的汇报来进行总结分析,大部分学生是双眼皮那么学生的父母肯定有一人是双眼皮,但是也会出现学生父母都是双眼皮而学生是单眼皮的情况,这样就合理解释了基因突变对于学生日常生活状况。除此以外,由于学生通过自我归纳总结得出的结论,可以更加帮助学生去理解基因突变的内涵,教师在从互联网上寻找一些有关于基因突变的影视作品或者图片让学生来进行观察,特别是描写基因突变的科幻电影,会更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趣味性,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原理,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2利用多样化的生活案例加强教学过程生活化
教学过程生活化才是初中生物教学的核心内容,教师的教学过程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但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生活化教学内容,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由生活经验入手,可以大大降低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难度,有效地促使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得生物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落实到实际教学过程中。首先在生物教学中,教师需要合理利用生活化案例,例如在学习酶的策划作用时,教师就可以将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生活事件和生活技能展开联系。“同学们都知道我们洗衣服的时候需要使用洗衣粉,由于洗衣粉的加入,衣服在清水下搓揉搓就很容易洗掉污渍,那么同学们来想一想,究竟是洗衣粉中的哪些物质使得衣服上的污渍更容易洗净?”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在教室中真正带来一包洗衣粉,将洗衣粉上的原材料配比写在黑板上,并且在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使用洗衣粉来清洗一些带有污渍的衣服,通过生活案例的实际对比,学生在结合教学内容根据洗衣粉原材料配比去进行分析,就会很容易得出:洗衣粉中的酶在洗衣服时发挥了去污渍的功能,而没在洗衣时,也是体现了其催化的作用。为了加强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认识还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的生活案例,以加强学生的记忆与理解。
2.3在教学活动中加强生活化实验的应用
初中生物知识的主要目标是为了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的基本组成结构,所以生物知识不仅是一项基础知识更是一项需要实验的科学知识,因此教师在生物教学中还需要加强生活化实验的应用,采用对比实验的方式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条件下生物的反应,从而提高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于生物知识的应用。在生物课本中规定的生物实验,大部分实验只是要求学生利用显微镜去观察生物结构,这样不利于学生去理解生物知识的实际作用,所以教师还需要补充更多的生物实验,以强化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就可以引入光合作用下,叶片制造淀粉的实验。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两株品种相同展示相同的植物,一颗植物放在阳光下进行培养,一颗植物则放在阴暗处进行培养,经过几天的时间后,将这两株植物的叶片分别取下一片样本,将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的叶绿素能够溶于酒精,直至叶片变为黄色,随后将黄色的叶片取出分别滴加碘液,随后去观察两片不同环境下培养的叶片产生淀粉的实际情况。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植物在产生有机物的时候必须要在阳光下进行光合作用,阳光是植物生长必不可少的基本元素。通过日常生活中能够遇到的植物来进行实验,就可以促使学生真切感知生物知识就真实存在于日常生活中,加强了学生对于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2.4课后作业生活化
在初中教学中,课后作业是提高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理解,巩固学生知识结构的主要措施,因此作业也是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主要方式,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学生的成绩提高,一般在课后作业中展开题海战术,这样一味的追求作业量反而会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并且作业只是书面作业也不利于学生加强对于生物知识的应用,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留一些生活化作业,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去体验生物知识。例如在学习污染物相关的生物知识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和在家庭生活中去搜集,日常生活中可能会产生环境破坏的产业和生活事件,让学生通过所学的生物知识,去寻找解决这些污染破坏事件的办法,以此将学生的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开放性作业也更加强调学生的个人体验,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压力。
结束语:
初中生物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联系,因此初中教师在展开生物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将生活元素与生物知识相联系,灵活采用多样化的生物知识生活化教学法,在加强学生生物知识理解与认识的同时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闫新录.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J].才智,2013(07):155.
[2]黄沧波.新课改下初中生物课堂生活化教学浅谈[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82.